- 庞雨萌;刘湘;董仲春;王新新;赵一伍;赵双双;
Remorin蛋白是一类植物特异的寡聚丝状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介导脂筏微区形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及植物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丹参是我国大宗类中药材,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但目前丹参Remorin蛋白的相关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研究基于丹参转录组及基因组数据库,克隆得到丹参Remorin基因SmREM1.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氨基酸组成、保守序列、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并对其亚细胞定位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全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残基。SmREM1.2蛋白为弱酸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含有Remorin_N和Remorin_C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coiled-coil模体,属于典型的REM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mREM1.2与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的Remorin蛋白亲缘关系较近。构建pCAMBIA-SmREM1.2-GFP重组载体,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SmREM1.2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mREM1.2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推测其在盐胁迫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深入探索SmREM1.2基因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7期 v.56;No.39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田媛;苏小雨;王东勇;李丰;张鹏钰;付锦州;戎亚思;王龙;高桐梅;吴寅;
为探究B类热激转录因子(HSFs)在芝麻耐热性中的分子功能,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鉴定到的编码B类HSF家族蛋白HsfB2b的基因序列,以郑太芝3号耐热白芝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了芝麻SiHsfB-2b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在芝麻不同器官和热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iHsfB-2b基因CDS序列全长为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iHsfB-2b与松蒿、独脚金和锈鳞木樨榄的同源蛋白关系较近,含保守DNA结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内;SiHsfB-2b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13类顺式作用元件,其中与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各有3类。RT-qPCR分析结果显示,热胁迫可诱导SiHsfB-2b在芝麻根、茎和叶中上调表达,叶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持续高温胁迫下,SiHsfB-2b在芝麻茎和叶中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在胁迫后期的叶中表现出显著上调,而根中的表达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推测,SiHsfB-2b基因可能通过介导胁迫和激素信号等通路积极响应热胁迫,这可为后期深入研究芝麻耐热性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2024年07期 v.56;No.395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宫文萍;汪晓璐;王开;韩冉;祁广;徐文竞;曾小雪;郭军;刘成;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要建立能够覆盖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记。本研究利用21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探针、61个基于中国春基因组序列新开发的小麦1BS染色体探针以及40个根据简单三碱基重复序列新开发的探针对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易位系进行非变性FISH分析。结果显示,B74、B76和B77等36个探针(33个为新开发的)在1H~tS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并且杂交信号可分为仅在染色体末端、仅在着丝粒处、同时在着丝粒处和近着丝粒处、覆盖1H~tS约3/4染色体臂、覆盖绝大部分1H~tS共五种类型。因此,部分探针单独使用或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其信号能覆盖1H~tS染色体,能够满足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鉴定,这可为小麦背景中粗穗披碱草染色质追踪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2024年07期 v.56;No.395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曾廷儒;程文;孙琦;岳润清;李文兰;张华;高日新;张茂林;
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根系的结构及分布情况是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因素。高粱作为一种耐旱性较强的作物,挖掘其抗旱相关基因对于作物抗旱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高粱中克隆得到深根基因SbDR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拟南芥中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SbDRO1基因CDS全长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在拟南芥中过表达SbDRO1能够显著提高拟南芥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率,且转基因拟南芥的根系相对野生型明显发达。进一步研究发现,涉及生长素合成、极性运输以及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转基因拟南芥中显著提高,这或许是SbDRO1基因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旱性的主要分子机理。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抗旱改良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2024年07期 v.56;No.395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岳;鲍文敏;徐俐琴;张微微;
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中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高温会造成黄瓜生长受阻、抗性降低,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黄瓜叶片的cDNA中克隆了一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CsWRKY2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WRKY20基因的CDS长1 602 bp,共编码533个氨基酸;CsWRKY20蛋白分子量为132 959.43 Da,等电点为4.97,定位于细胞核,含有两个典型的保守WRKY结构域,与甜瓜CmWRKY20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CsWRKY20基因在黄瓜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果刺中表达量最高。五叶期黄瓜幼苗受42℃高温胁迫1 h后,CsWRKY2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6 h后相对表达量恢复到初始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黄瓜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24年07期 v.56;No.395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夏玉琪;郑贤涛;武士波;刘雅婷;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番茄斑萎病毒(TSWV)极易造成其巨大的生产损失,亟需有效的防治策略。前期研究发现,辣椒转录因子CaWRKY39在TSWV侵染下特异性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在辣椒抗TSWV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辣椒‘萧新19’叶片中克隆了CaWRKY39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aWRKY39的CDS全长为1 035 bp,编码一个由34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38 570.53 Da、理论等电点为9.59的稳定疏水蛋白,该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占比为60.76%。系统进化分析发现CaWRKY39蛋白与棉花GhWRKY39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表明两者功能可能具有相似性。为进一步验证CaWRKY39对相关抗性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WRKY39基因CDS序列,利用NdeⅠ、EcoRⅠ双酶切,并通过无缝克隆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酵母单杂交表达载体pGADT7-CaWRKY39。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CaWRKY39转录因子参与辣椒抗TSWV病毒的分子机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24年07期 v.56;No.395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庞玉雪;陈磊;于红霞;王洪涛;
为探究锈腐病对西洋参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NA-seq方法分析比较健康与患锈腐病西洋参根与叶中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BL-vs-AL(感病叶片vs健康叶片)组中共鉴定出8 642个DEGs,包含上调表达4 463个,下调表达4 179个;BR-vs-AR(感病根vs健康根)组中共鉴定出5 308个DEGs,包含上调表达2 609个,下调表达2 699个。GO分析发现,大多数DEGs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催化活性等方面显著富集。KEGG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到苯丙素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MAPK信号通路等与植物抗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中。同时,在两组共有DEGs中预测到转录因子116个,分别归属到25类转录因子家族中。qRT-PCR验证7个DEGs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表达变化趋势相符。本研究明确了异质生境中感染锈腐病的西洋参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相关代谢通路,可为深入研究西洋参抗锈腐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2024年07期 v.56;No.395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8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卓;李晓龙;方明;吴文信;李思军;李岩;王羿;付佳;刘国顺;殷全玉;
高碳基肥是一种以生物炭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肥,具有碳封存的效果。本研究在烟稻轮作生态系统下采用大田试验法,设置不施氮肥(CK0)、仅施化肥(CK1)、饼肥替代13%化肥氮(N1)、饼肥替代26%化肥氮(N2)、高碳基肥替代13%(N3)和26%化肥氮(N4)共6个处理,研究饼肥和高碳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郴州烤烟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1相比,饼肥替代26%化肥氮时,烤烟整株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施氮效益分别提高13.19%、6.80个百分点、12.82%和10.41%;高碳基肥替代比例为26%时,各指标值分别提高11.01%、9.27个百分点、20.76%和19.69%。两种有机肥均显著提高烟叶氮肥利用率和施氮经济效益,在同等施用比例下,高碳基肥的效果优于饼肥。施用同种有机肥时,替代比例为26%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替代比例13%,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替代比例较高更有利于烟株生长。(2)单施化肥,氮素在烤烟根、茎、叶和花中的分配比例分别是26%、27%、23%和24%,饼肥或者高碳基肥部分替代化肥显著增加氮素在烤烟茎中的分配比例,略微降低了氮素在根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综上,化肥配施高碳基肥明显提高烟稻轮作系统下烤烟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其作用效果优于饼肥,且替代化肥氮比例为26%效果更好。
2024年07期 v.56;No.395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云梦;魏文良;王均艳;崔浩;孙筱璐;徐学磊;刘树堂;
本研究基于山东莱阳4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低量有机肥(M1,施用量30 t/hm~2)、低量有机肥与低量氮肥(施氮量138 kg/hm~2)配施(M1N1)、低量有机肥与高量氮肥(施氮量276 kg/hm~2)配施(M1N2)、高量有机肥(M2,施用量60 t/hm~2)、高量有机肥与低量氮肥配施(M2N1)和高量有机肥与高量氮肥配施(M2N2),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M2N2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9.02%、293.02%(0~5 cm),256.01%、319.37%(5~10 cm),247.51%、349.00%(10~20 cm)和164.67%、348.88%(20~30 cm)。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水溶性物质、可提取腐殖物质、胡敏素和胡敏酸含量有所提高,但M1N1和M2N1处理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含量。本试验条件下,M2N2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腐殖质组分效果最好。
2024年07期 v.56;No.395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樊永强;韩燕丽;王彦辉;张晓申;代书桃;
为探明磷肥运筹获得谷子高产高效的合理途径,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法,设置低、中、高3个磷肥水平(P_2O_5 50、100、150 kg/hm~2)和深、浅2个施磷肥深度(15、5 cm),研究磷肥深施对谷子根系分布、水肥利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水平下,磷肥深施(15 cm)均可降低谷子抽穗期0~10 cm土层内的根长和根干质量,而显著提高10~20、20~40 cm土层中的根长和根干质量;磷肥深施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磷肥深施也降低成熟期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促进植株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利用;磷肥深施不同程度地提高单穗重、单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最终籽粒产量提高6.20%~8.35%。肥料偏生产力分析显示,磷肥深施有效提高氮、磷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尤其是低磷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深层土壤的含水量、有效氮含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磷肥深施15 cm促进了深层土壤中谷子根系的生长、提高了谷子对深层土壤中水肥资源的利用,进而提高谷子产量,具有高产高效、节肥增产的效果。
2024年07期 v.56;No.395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小珍;户萌菲;陈胜;滕天欣;陈水红;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大麦株高和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内生真菌除在全磷组(P2)显著增加分蘖数外,对株高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半磷组(P1)胁迫下,内生真菌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无磷组(P0)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综上,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低磷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结论可为用内生真菌创建新种质资源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2024年07期 v.56;No.395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子铭;绳易坤;张召娣;宋香媛;王子越;霍瑞朋;王巨媛;
为探究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CK(对照)、C(生物炭)、SI(纳米二氧化硅)、C+SI(生物炭与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4个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均可提高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各指标数值整体表现为C+SI>SI>C>CK。单施生物炭和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两个指标,生物炭对qP的提升效果较好,纳米二氧化硅对ΦPSⅡ的提升效果较好;各指标中两者联合施用的效果均高于单施生物炭或纳米二氧化硅,且在电子传递效率(ETR)、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等指标上较CK均能显著提高。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单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光合效率,优化反应中心的能量转运和利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2024年07期 v.56;No.395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谢岩;王晖;孙志超;高妍夏;周玲;刘麟菲;李季生;
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AS)在家蚕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在基因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家蚕物质吸收、循环、合成和代谢相关组织AS事件的特征,分析家蚕品种间抗氧化水平差异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集预蛹期的东肥和彩4这两个家蚕品种的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将测序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后,采用rMAT软件进行AS事件分析和发生AS事件的基因(AS基因)鉴定,进一步解析AS基因发生AS事件的数量、类型和组织分布的特征,并对全部AS基因和品种间差异表达AS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家蚕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分别检测到13 525、7 419、6 965个AS事件,对应发生在4 118、3 109和2 975个AS基因中。3′端可变剪接位点(alternative 3′splice sites, A3SS)、5′端可变剪接位点(alternative 5′splice sites, A5SS)、互斥外显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s, MXE)、内含子保留(retained introns, RI)、外显子跳跃(skipping exon, SE)5种类型AS事件中,SE数量占比最高,在每个组织中的发生比例均不低于64.95%,RI数量占比最低,均不高于1.79%。每个组织中发生1种类型AS事件≤3个的AS基因数量占基因总数的81.14%~100%,单个AS基因发生1种类型AS事件的数量最高为66个。发生A3SS、A5SS、RI事件的AS基因有高达53.19%~61.75%和16.56%~20.57%的3组织和2组织重叠比例,发生SE、MXE事件的AS基因组织特异性高,单一组织独有的比例为43.99%和70.96%。每个组织AS基因总数量里,发生1个单独类型AS事件的基因约占63.40%~69.96%,同时发生3、4、5个类型AS事件的基因合计占比低于7.00%。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全部AS基因的功能主要为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能量代谢,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和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翻译的调控,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水解,磷酸转移酶和激酶活性等。两个家蚕品种差异表达AS事件在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分别为302、176、244个,对应的AS基因数量为266、137和186个,差异AS基因可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和含核碱基的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有机环状化合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过程。可见,家蚕3个检测组织内存在数量可观的AS事件和AS基因,AS事件发生数量和类型具有组织特异性,高、低抗氧化水平家蚕品种差异AS基因参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合成,可以为家蚕机体物质利用和转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功能候选基因。
2024年07期 v.56;No.395 13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赵桂省;庞天津;陈甫;刘玮;李福伟;邱慧玲;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口乳杆菌3种鸡源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利用置片法对供试菌株培养48 h,定性观察细菌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96孔微板法定量检测4种细菌生长的OD_(590)值,评价抑制生物被膜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培养12 h开始形成生物被膜,24 h形成典型的生物被膜,并伴有交织链接的生物被膜骨架;3种乳酸菌培养36 h均未见生物被膜骨架,OD_(590)值显示鼠李糖乳杆菌生物被膜厚度优于戊糖片球菌、口乳杆菌。与大肠杆菌共培养发现,3种乳酸菌全菌液和上清液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生成,抑制效果鼠李糖乳杆菌>口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结果可为探索乳酸菌拮抗大肠杆菌感染机制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56;No.395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阎佩佩;姚启蒙;李和朋;赵群峰;李宝华;朱应波;刘雪兰;伏春燕;
为研究饲粮纤维(玉米酒糟粕、米糠、麸皮等比例混合物)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用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3.0%、4.5%、6.0%)的饲粮纤维,饲养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饲粮纤维降低肉鸡1~21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6.0%纤维组提高了肉鸡42日龄体重和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并降低了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2)不同水平纤维饲粮均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白蛋白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3.0%、6.0%纤维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水平在21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但42日龄时显著降低(P<0.05)。3)21日龄时,4.5%纤维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日龄时6.0%纤维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和4.5%纤维组(P<0.05)。4)3%纤维组显著降低了肉鸡21日龄回肠绒隐比和42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提高了42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6.0%纤维组显著提高了21日龄和42日龄空肠绒毛高度以及21日龄回肠绒毛高度(P<0.05),4.5%纤维组显著降低了21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综上,6.0%饲粮纤维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促进小肠发育。
2024年07期 v.56;No.395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郝倩;蔺海朝;王诚;王怀中;呼红梅;王彦平;郝丽红;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192头日龄相近,初始体重为(36.82±1.5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生长阶段(54 d)分别饲喂含15%、30%和45%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育肥阶段(62 d)分别饲喂含23%、46%和69%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青贮果穗玉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对照、试验Ⅲ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Ⅲ组肌肉亚油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6.22%(P<0.05),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猪生长、育肥阶段饲粮适宜的青贮果穗玉米含量比例分别为15%~30%和23%~46%,可为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024年07期 v.56;No.395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