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博;刘冰江;霍雨猛;缪军;杨建平;吴雄;杨妍妍;
根据细香葱orf A501开发的特异引物,以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试材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进行染色体步移,获得部分侧翼序列,开发了鉴定洋葱细胞质基因型的SCAR标记,命名为OC2175。该标记在洋葱不育系中扩增出一条2 175 bp的特异条带和1 053 bp的条带,而保持系中仅扩增出1 053 bp的条带。对17组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进行验证,该SCAR标记的鉴定结果与田间表型判断结果完全吻合。
2015年06期 v.47;No.28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利斌;纪复勤;刘立锋;李化银;高建伟;曹齐卫;
分析了大白菜基因组中3个与拟南芥CBL4直系同源的基因,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3个CBL4基因在序列和结构上非常保守,但在顺式调控元件上有所不同,暗示其在功能上存在分化。
2015年06期 v.47;No.286 5-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长生;夏晗;赵传志;侯蕾;张烨;赵术珍;
以中华8号花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GA、6-BA和生长素(IAA和NAA)对花生果针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果针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培养基的无机盐成分、B5培养基的有机成分、300 mg/L水解酪蛋白、6%蔗糖、1.0 mg/L GA、0.5 mg/L IAA和0.01 mg/L 6-BA,在此条件下,花生子房膨大率为72%。
2015年06期 v.47;No.28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灿超;杜金哲;李宗远;杨锦忠;
从谷子穗粒重与谷穗高维形态关系的角度,分析谷子穗长、穗粗、穗侧面积、穗体积与谷子穗粒重的关系。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9个谷子品种的果穗几何特征,分析穗粒重对谷穗几何特征的回归,并分别与穗长、穗粗、穗侧面积、穗体积组合建立直线回归方程。4种几何特征与穗粒重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穗长在0.0786~0.7842之间,穗粗在0.2686~0.7894之间,穗侧面积在0.5705~0.9176之间,穗体积在0.5527~0.9057之间。穗侧面积和穗体积是反映谷穗形态的两个重要性状,能够高精度预测穗粒重。
2015年06期 v.47;No.286 12-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传兴;王月超;代兴龙;张宇;李华英;贺明荣;
以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在不同地(肥)力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FP)、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三种栽培模式,主要研究不同地(肥)力水平下各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氮素转化效率(UTE)、地上部氮素积累量(AGN)、氮素收获指数(NHI)、籽粒含氮量(GNC)的影响,旨在探讨协同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栽培模式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中肥力条件下FP、SH、HH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05、8.94、8.56 t/hm2,SH、HH模式较FP模式分别增产11.06%、6.34%,HH模式较SH模式减产4.25%;高肥力条件下FP、SH、HH三种栽培模式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38、9.66、9.30 t/hm2,SH、HH模式较FP模式分别增产15.27%、10.98%,HH模式较SH模式减产3.73%。中肥力条件下FP、SH、HH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NUE分别为19.97、15.08、22.82 kg/kg,HH模式的NUE分别比FP、SH模式提高14.27%、51.33%;高肥力条件下FP、SH、HH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NUE分别为17.79、13.87、20.90 kg/kg,HH模式的NUE分别比FP、SH模式提高17.48%、50.68%。超高产模式在三种模式中获得最高产量,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种模式,高产高效模式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转化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其产量比当地农民传统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与超高产模式比较维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说明通过栽培模式的优化,可以协调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两个过程,获得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2015年06期 v.47;No.286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林志;严美玲;孙晓辉;孙妮娜;于经川;姜鸿明;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烟农042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小麦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烟农0428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说明土壤相对含水量60%是其获得较高籽粒产量的水分临界点;播种至拔节期,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保证公顷穗数在600万以上的水分临界值,拔节至灌浆期它又是保证千粒重在40 g以上的水分临界值;处理6(非需水关键期和需水关键期的土壤相对水分含量下限是60%)经济产量为9 200.4 kg/hm2,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4.81 kg/(hm2·mm),说明一定范围内,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水分利用效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015年06期 v.47;No.28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昭静;柳帅;王建国;李林;
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小籽品种(湘农小花生)为试材,分别在湖南4个花生主产区的邵阳、邵东、道县和麻阳开展调查、试验,利用当地花生生育期内总太阳辐射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为依据,初步对湖南不同区域花生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籽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显著高于小籽花生。影响湖南花生产量的限制生态因子在播种~出苗期、苗期和荚果发育期主要是温度因子;花期水分因子是湘中南和湘西北花生产量的主要限制条件。各花生主产区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较低,其中道县和麻阳的花生实际产量均低于气候生产潜力的30%。湖南花生产量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为高产品种繁育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6期 v.47;No.286 26-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爱莲;魏佑营;魏星;耿煜然;王艳廷;张伟;
对10个不同青花菜品种(系)的生育期、植株形态及叶、花球、茎三种主要器官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4#的株型适于密植,主球单重较大,可作为早熟高产青花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叶﹥花球﹥茎,5#、16#、34#及35#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30#各器官含量均最低;大多数品种(系)叶和花球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茎中含量较低,15#、20#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花球中的纤维素含量普遍低于叶和茎,5#、16#及20#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干物质含量为叶﹥花球﹥茎,20#、30#及35#中干物质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为茎﹥花球﹥叶,5#和29#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总体来看,20#及35#各器官中营养成分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系),综合营养品质较突出;青花菜的茎和叶中营养成分较高,可加以开发以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
2015年06期 v.47;No.28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娜;侯廷荣;邱牧;张桂阁;李学杰;吴明泉;
以玉米新品种聊玉23号为试材,研究2013、2014年不同气候条件对该品种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间"前涝后旱"天气会影响夏玉米植株生长,籽粒干物质积累缓慢,脱水速率降低;灌浆中后期阴雨寡照天气易引发茎腐病,造成植株倒伏,果穗下垂,籽粒干瘪,品质和产量下降。
2015年06期 v.47;No.28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加印;
采用3种秸秆覆盖量(0、0.6、1.2 kg/m2),研究其对雨养条件下夏玉米田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玉米不同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抽雄吐丝期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但灌浆成熟期,0~60 cm土层,各覆盖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对照差异不大,60~120 cm土层,C1.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大,C0.6次之,对照最低。秸秆覆盖可减少玉米苗期耗水量,增加抽雄吐丝期耗水量,拔节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差异不明显,覆盖后玉米的总耗水量无差异。在耗水量相同情况下,覆盖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增产。
2015年06期 v.47;No.286 39-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齐;陈勇;杨弦;张继;
以南江3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密集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及烘烤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叶采用T2(即变黄温、湿度为37℃和35℃,定色温、湿度为48℃和37℃,干筋温、湿度为65℃和42℃)、上部叶采用T5(变黄温、湿度为36℃和34℃,定色温、湿度为48℃和36℃,干筋温、湿度为65℃和42℃)进行烘烤时,其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最高,杂色烟比例低,收购均价高,烘烤成本低,烘烤效益最好。
2015年06期 v.47;No.28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英俊;翟明泉;戴华伟;周德海;田振收;矫海楠;徐秀红;
为了确定主栽烤烟品种的适宜采收成熟度,进一步提高淄博烟区烤后烟叶质量和彰显其烟叶特色,采用外观质量鉴定、经济性状统计、感官质量评价和电子鼻检测等方法,对主栽烤烟品种NC55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成熟度烤后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叶成熟度变化规律较为稳定,适宜采收成熟度为CM2,即鲜烟外观7~8成黄;上部叶受气候影响较大,适宜采收成熟度要视当时气候条件而定,后期气温、光照等条件较好时按BM2(8~9成黄)成熟度采收,后期气温下降较快、昼夜温差大时按BM1(7~8成黄)成熟度采收。
2015年06期 v.47;No.28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贵正;涂国全;刘纪臣;李新柱;
经Ashby培养基富集培养及平板分离,从金正大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8株自生固氮菌。经苏丹黑染色初筛获得3株产PHB菌株。以菌株产生的PHB颗粒大小、PHB占细胞干重的含量及菌落生长速度为指标,获得最佳菌株N1。通过《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初步鉴定此菌株为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2015年06期 v.47;No.28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代雨露;李佳;
在水培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忍冬扦插苗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E)等参数,研究忍冬扦插苗的光合参数对NaCl溶液的响应规律,探讨有利于忍冬扦插苗正常生长的适宜盐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Na Cl胁迫(≤0.3%)对忍冬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高浓度Na Cl胁迫(≥0.5%)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大。当NaCl浓度为0.1%时,忍冬植株表观量子效率值最大,且光照有效利用区间最大(8~1 379.5μmol·m-2·s-1),有利于忍冬扦插苗的正常生长。
2015年06期 v.47;No.28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薛洁;苑璐;张丽;周三;
通过资源考察、标本鉴定和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崂山豆科植物种类及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崂山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结果表明:崂山有豆科植物42属90种,分别占全国豆科植物资源总属数的24.42%,总种数的5.40%;属于典型药用植物的有25属43种,其中21种入载2010版《中国药典》。崂山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包括黄酮类、甾体类、皂苷类、蒽醌类等,因而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本文根据药效作用不同对其进行了分类记述。
2015年06期 v.47;No.286 56-6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颜克发;彭福田;柳建平;王晓亮;党祝庆;
新立村桃树种植中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仍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中氮和钾相对含量低于平均水平,而且不同施肥水平下桃树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先增后减趋势。新立村桃园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果园土壤临界值,p H平均值在6.54~6.63之间,处于适宜桃树生长的偏酸性土壤环境,并且不同样本之间p H和有机质状况基本相同;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水平均呈现0~20 cm土层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并且0~40 cm土层内有效铁和交换性镁含量适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钙含量超标。对桃园植株叶片中对应元素含量水平进行监测发现,氮、钾、锌和铁含量水平超标,镁和磷水平适宜,钙水平存在不足现象。因此,新立村桃园今后的施肥策略应该是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减少氮磷化肥的投入量,并且改良施肥方式和土层现状,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浪费,从而达到合理和优化施肥的目的。
2015年06期 v.47;No.286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范建芝;井水华;段成鼎;王春兰;黄成星;
以鲁南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研究5个氮素水平(666.7m2施氮量分别为0、2.5、5.0、7.5、10.0 kg)对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平衡点有延后的趋势,鲜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666.7m2施氮2.5 kg处理的鲜薯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氮对照提高9.46%,氮肥利用率最高。
2015年06期 v.47;No.28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任莹;吕俊杰;李清莹;焦传兵;臧德奎;
对崂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崂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评价体系,对261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木通(Akebia quinata)等83种植物为Ⅰ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很高;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白乳木(Neoshirakia japonica)、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等123种植物为Ⅱ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一般,可适度开发利用;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杠柳(Periploca sepium)、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等55种植物为Ⅲ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低。
2015年06期 v.47;No.286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蕾彬;周亚利;庞奖励;黄春长;査小春;高鹏坤;
通过对丹江一级阶地进行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丹凤县茶房村的典型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土层(TS)-黄土层(L0)-弱古土壤层(S0上)-黄土层(Lx)-古土壤层(S0下)-过渡性黄土层(Lt)-马兰黄土层(L1)-河漫滩相砂砾石层(T1-al)。应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选取粒径90~125μm的石英矿物颗粒进行了地层年龄测定,得到此剖面从下到上沉积序列为:上限为6.16±0.12 ka的古土壤,5.86±0.14 ka的黄土层,(4.83±0.12)~(2.51±0.17)ka的弱古土壤,1.94±0.07 ka以来的黄土层。结合理化数据分析,全新世大暖期(6.16 ka)时秦岭南坡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发育良好,植被繁茂;在5.86±0.14 ka时,气候变得冷干,发育典型黄土沉积;4.83~2.48 ka时段气候再次变得较为暖湿,发育弱古土壤;1.94 ka以来发育黄土层,气候较为冷干。古土壤层沉积发育持续到距今2.5 ka左右,较黄土高原全新世大暖期结束时限3 ka稍晚;5.86 ka的冷事件是全新世大暖期中的一次气候快速变冷事件,是气候波动的区域响应。
2015年06期 v.47;No.286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林筱;任志远;赵胜男;魏倩倩;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利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LCC)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模型(LCCI),从全省、分区、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山西省2003~2012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3~2012年全省人口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其中2009年以后LCCI逐年降低,但人粮关系仍处于超载状态。(2)分区格局:人口承载力晋南>晋北>晋中,晋南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状态,发展潜力较大,而晋中地区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人粮关系紧张;十年间各区LCC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晋南>晋中>晋北。(3)分县格局:人口超载区主要分布在晋中大部分县域,粮食盈余区主要分布在晋东南地区及晋北部分县域,但2008~2012年比2003~2007年盈余的县域增加了18个,人粮关系有所改善。
2015年06期 v.47;No.28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璟;孙洪圳;李保华;柏素花;祝军;戴洪义;
通过调查接种后皮孔的发病率和病瘤直径,鉴定了51份苹果材料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筛选出对轮纹病表现抗性的材料有鸡冠、94-9-21、94-7-13、94-1-3、94-1-42、94-2-20、94-1-13、94-1-15和95-76;比较了不同抗性品种(系)一年生枝条的皮孔组织结构和酚类物质含量,抗病品种(系)的皮孔具有封闭层,皮层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密,皮层内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系)。表明皮孔结构和绿原酸含量与苹果枝干对轮纹病的抗性有关。
2015年06期 v.47;No.286 87-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健;李美;高兴祥;房锋;
从发病马唐叶片上分离得到菌株ZC201301,对其培养特征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厚垣孢镰刀菌。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液对马唐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鲜重防效达90.2%;对反枝苋、播娘蒿效果也较好,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2.8%和50.7%;但对狗尾草和稗草防效较差,仅为27.9%和30.0%。进一步分析表明,菌株ZC201301对马唐的致病力受接种孢子浓度、接种温度等因素影响。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液对小麦、大豆、玉米均相对安全。以上结果表明,菌株ZC201301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2015年06期 v.47;No.28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顺益;秦华伟;任凤山;刘廷利;陈珍珍;门兴元;于毅;许永玉;李丽莉;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越冬适应机制,室内利用试剂盒测定了不同滞育时间桃小食心虫滞育幼虫的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桃小食心虫体内海藻糖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碱性磷酸激酶活力差异显著,而山梨醇脱氢酶活力差异不显著。海藻糖酶活力在滞育初期最高,而后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己糖激酶活力在滞育初期较低,在滞育后期先迅速升高再迅速下降;丙酮酸激酶在滞育中期活力最高,而碱性磷酸激酶活力在滞育初期最高。这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滞育过程中通过代谢酶的调节,提高其越冬期间的抗寒能力,保证顺利越冬。
2015年06期 v.47;No.28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岳清华;高勇;廖甜甜;郑建立;董克锋;姜惠铁;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5种病原菌是目前引起山东青岛胶南地区蓝莓枝枯病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嘧菌酯、咯菌腈、苯甲·丙环唑对5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介于0.0035~2.2245mg·L-1之间,对由该5种病原菌引起的蓝莓枝枯病防效很好。
2015年06期 v.47;No.28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段成鼎;任兰柱;范建芝;王付彬;马井玉;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以山东省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结合扬花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唑醇种子包衣+咪鲜胺喷雾、戊唑醇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咯菌腈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三个处理对小麦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两次调查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且小麦产量分别增加15.49%、19.14%、17.28%。
2015年06期 v.47;No.28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照诺;谷希树;徐维红;许静杨;陈俊荣;
用药液定量滴加法确定5种速效和3种迟效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毒力。结果表明,5种速效药对韭蛆的毒力顺序为50%辛硫磷>20%吡虫啉>40%毒死蜱>4.5%高效氯氰菊酯>20%噻虫嗪;3种迟效药中,以噻虫胺表现优异,而灭蝇胺、氟啶脲对韭蛆3龄幼虫的影响不显著。
2015年06期 v.47;No.286 107-10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门兴元;李丽莉;丁楠;孙廷林;于毅;
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2015年06期 v.47;No.28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